免费的无纺布手提袋在线报价微信小程序,输入规格参数,全程10秒钟出价格,方便快捷,欢迎使用!
吃
明明就是治愈系的
电影《喜欢你》中说:“火锅,在情色食物排行榜里排名第一,既可以像麻辣锅一样激情,又可以像清汤锅一样纯情。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可以走心,可以走肾。怎么都好吃。”
广式早茶,普洱或香片,虾饺烧卖,凤爪萝卜糕,一盅两件,从早上到中午直落。
茶餐厅的法兰西多士,冻柠茶,在餐厅吃出前一丁,港味十足。
深夜烧烤档的烤串与冰啤酒,当之无愧的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还有自助餐、涮羊肉、日本料理、兰州拉面、麻辣烫、川菜、披萨意粉、麦当劳……不同食物有不同特色,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然而每天中午,公司同事QQ群就开始头疼午餐吃什么。每天晚上,我都想不出该吃什么。
对中国年轻人来说,吃什么,是一个世纪难题。
1
大熊每次和女朋友约会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吃什么”,每次问女朋友的意见,她都说“随便”,但好像又不是那么随便。
“去吃火锅好吗?”
“这么热吃火锅……”
“那去吃你公司旁边的日本料理吧”
“昨天晚上才吃过啊。”
“最近新开了一家川菜好好吃喔”
“我大姨妈来了不能吃辣诶。”
“兰州拉面?”
“难得约会一次吃这么简陋啊。”
“那你说吃什么好呢?”
“随便吧。”
真的随便???
小时候妈妈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长大离开家之后,自己掌握了吃饭决策大权,却总是不知道吃什么。公司附近和家附近的店几乎吃遍了,搜罗的网红店也尝过鲜,打开大众点评店铺千万家,大家都得了同一种病:
“我有吃饭选择困难症”。
打开手机APP点个外卖,一键下单,送货上门。
可是,在享受完一轮竞争带来的低价福利后,附近外卖的店铺也几乎吃腻了。
还是不知道吃什么,只是在“吃什么”前又多了一层选择:出去吃还是叫外卖?
2
上班族不知道吃什么,可能是因为吃太多了。
吃饭在中国从来都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同学聚会,吃饭;谈生意见客户,吃饭;相亲,吃饭;还有各种结婚饭毕业饭生日饭散伙饭……开心就吃饭,不开心更要吃饭。
有一个做广告销售的朋友,天天跑客户,几乎每顿饭都是和客户吃的,中午吃晚上吃,几乎吃遍了各种高级餐厅。本来她是个极爱喝红酒的人,上了两年班后,家里的红酒杯开酒器都束之高阁,每次和我们聚会打死不喝酒。我们好不容易才狠下心才去一次的好餐厅,她提不起半点兴趣。
吃饭成社交,吃得太多,吃得太累。
其实现代社交最大的道德应该是:
能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解决的问题,别用一顿饭的时间。
3
吃的不是饭,是孤独。
虽然有好友在同一个城市,但无非各自孤独。周一我有空,你加班,周二我休假,你出差。好不容易有空的晚上,你在回龙观我在大兴,你在荔湾我在南沙,算了一下时间交通的成本,还是算了吧。“有空吃饭”成了遥遥无期的约定。又一个人吃饭,好孤独,吃什么都不高兴,吃什么呢?
当然并不是热闹的饭就不孤独。年轻人从来不缺饭局,同事同学客户朋友合作伙伴常常都有局,牵线搭桥的网上平台多的是,寻找一饭之友、一餐之友的活动通通欢迎你。吃饭前,拍拍拍,po完朋友圈再回复,低头族们专心致志各玩各的手机。这样的饭局,也就是一群人的孤独。
遇上吃饭又能交流的人,就不孤独了吗?太天真了。香港乐队my little airport的一首歌《给亲戚看见我一个人食吉野家》,唱的是独自去快餐店吃饭碰到半生不熟的亲戚,想走又来不及,又不能谎称旁边位置有人,眼看亲戚就要走过来做下一同吃:
“多年来碰到亲戚我亦有点怕,近况如何尽量讲得不太差。”
去吃饭碰上了不想碰到的人,聊不舒服的天,是个折磨。
4
《孤独的美食家》每集开头都有这段话: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毫不费神地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是现代人都平等地拥有的最高治愈。”
吃,明明就是治愈系的。
我们烦恼吃什么,因为我们把吃饭当作任务。不会好好享受吃饭这件事,问自己的内心,今天想吃什么,中餐还是西餐,是鱼生还是沙拉。
认真吃饭,认真生活。
日剧《四重奏》中,卷对遇到大挫折的小雀说:“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然后两人边哭边大口大口吃猪扒饭。伤心时,用食物能抚慰心灵,这时食物是充满力量的。
没有什么是一顿好吃的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吃两顿。
我们不知道吃什么,是因为我们吃得不开心,没有享受吃的过程、食物的美味。
叫外卖叫腻了,也可以试试自己做饭带便当;周末和爱人亲自去市场买食材下厨,来个烛光晚餐;叫上三五知己去寻找独特的小店,尝试新菜,挨个网红店去拔草。吃,也是生活的情趣。
愿你可以享受每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去哪儿吃,吃什么,和谁吃的时间。
别忘了港剧那句真理:
做人呐,最重要就是开心啦。
肚子饿了没?我去给你煮个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