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升级版“限塑令”落地深圳半个多月:可降解塑料袋订单井喷 原材料上涨

  免费的无纺布手提袋在线报价微信小程序,输入规格参数,全程10秒钟出价格,方便快捷,欢迎使用!

2020年11月底,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被人们称为升级版“限塑令”。《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这意味着,今年1月1日起,升级版“限塑令”正式在深圳落地实施。

升级版“限塑令”实施半个多月,可降解塑料行业现状如何?连日来,深晚记者调查发现,深圳不少可降解塑料袋企业订单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时也带动了上游原材料市场“一料难求”的现象。

工人正在车间生产可降解塑料袋。

可降解塑料袋企业订单增长30%

1月13日,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一间厂房里,灯火通明。5台塑料加工机器正在徐徐运转,历经塑料改性造粒、吹膜、印刷、切袋、包装等工序后,一个个可降解塑料袋随即诞生。

深圳市久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信达”)总经理张敏正忙着和客户交接订单。随着升级版“限塑令”的推进,张敏真切地感受到,可降解塑料企业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去年9月,我们公司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订单开始出现增长,去年,月销售额最高达500万元。今年,升级版‘限塑令’实施后,公司可降解塑料袋订单增长了30%。”张敏告诉深晚记者,今年1月以来,该公司日均生产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背心袋约40万个。目前,产量已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春节后了。

生产车间内,机器正徐徐运转,一个个可降解塑料袋随即诞生。

深晚记者搜索天眼查发现,目前,深圳经营范围含“可降解塑料”,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的相关企业有近110家。深晚记者咨询多家可降解塑料企业发现,不少可降解塑料制品企业订单迎来了井喷式增长。

“今年,我们公司新增了2条生产线,目前订单量接近1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可降解塑料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深圳市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可降解原材料上涨4000元至8000元不等

连日来,深晚记者调查发现,在最严“限塑令”的推动下,可降解塑料迎来了新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带火了上游原材料市场。张敏向深晚记者透露,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可降解材料有聚己二酸(PBAT)、聚乳酸(PLA)以及秸秆作物等。生产可降解塑料袋每吨所需要的原料成本大概是普通塑料袋的2.3倍。

“去年,可降解原料聚己二酸(PBAT)每吨价格约2万元。今年,受国内需求增加影响,每吨价格约2.4万元至2.8万元,涨幅接近20%至40%。”张敏说,由于原料上涨,加之原料紧缺,目前,该公司处于半停业的状态,春节前无法再接新订单,这让她陷入了迷茫。

可降解塑料袋生产车间。

1月17日,深晚记者联系到一家可降解原材料生产商。“去年11月起,我们公司可降解塑料原材料月销售量就从此前的月均200吨,增长至月均2000吨。”新疆蓝山屯河降解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珑告诉深晚记者,该公司是一家集生物降解材料研发、生产、销售、设计、服务为一体的企业,生产的生物降解原材料销往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目前,可降解塑料月销量仍保持在2000吨。

李珑介绍,今年,升级版“限塑令”实施后,越来越多企业购买可降解原材料。由于该公司产能不足,目前已无现货。近期,该公司的生产线已由7条扩充至20条。到了2022年,预计可降解原材料年产量将达10万吨。

到2022年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产能力或满足市场需求

新的变局已然来临,在生产成本上升与“限塑令”升级的情况下,可降解塑料行业未来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深晚记者梳理发现,深圳于2020年1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到,深圳将支持塑料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培育一批先进环保塑料龙头企业,支持可降解塑料和制品产业示范项目,打造可降解塑料产业链条。到2022年,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产能力,基本满足全市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需求;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产能力提高,打造2个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和制品产业示范基地。

可降解塑料袋。

1月17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供需不平衡。从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目前的产能来看,实现大规模替代需要一定时间。

刘建国提到,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规范塑料行业上游市场,塑料行业下游收集、运输、处理等体系建设同样要引起重视。只有上下游形成链条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塑料污染治理。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此前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某种角度而言,新版“限塑令”实施,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不过,可降解塑料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性,需理性看待。她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塑料制品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生产、回收、处理等环节,综合治理塑料污染。

深圳晚报记者吴洁实习生石凌子/文受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