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无纺布手提袋在线报价微信小程序,输入规格参数,全程10秒钟出价格,方便快捷,欢迎使用!
冬日里的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金黄的田地里车辆穿梭,三两人群劳作在田间,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丛林掩映间红顶白墙的民居点点闪现,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城川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乡村治理力度,努力把城川镇建设成为“民富村美产业兴”的美丽村镇。
实施产业带动,村民口袋“鼓”起来。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则百业兴。城川镇始终把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立足全镇实际、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谋划部署,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围绕“一品两带三区”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城川辣椒”“大沟湾野生鱼”质量认证。立足无定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推广以良种繁育、畜种改良和短期育肥出栏等先进技术为主的养殖模式。引进深加工企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思路,发挥富川人才工作站123名建档乡土人才作用,推进产业示范点建设,促进全镇特色主导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2022年城川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年牲畜饲养总量达75万头(只),高品质肉牛出栏3.5万头,肉羊年出栏70万只,牲畜良种率达98%。
挖掘红色资源,群众脑袋“富”起来。
近年来,城川镇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富集优势,依托红色“富矿”,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活”起来,成为城川镇对外发展的“新名片”。
充分运用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和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将革命旧址转化为教学课堂,将实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开展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以王震井纪念园、杨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滴哨沟战场纪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为节点,开设红色旅游专线,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截至目前,城川镇先后打造糜地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广场、额吉的初心展厅、牧与禾生态农庄、苏坝海子村“一锅饭”等研学点22处,红色示范户和“三同户”60户,有力推动了城川镇旅游业发展,改善当地居民收入结构,增加周边农牧户收入。
推进环境整治,乡村新“颜”入画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川镇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农村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积极作为,“靓化”乡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实施“146”人居环境整治“靓丽行动”长效机制,镇容村貌明显改善。镇村两级成立领导组,层层细化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嘎查村(社区)村规民约,配套制定《人居环境卫生激励惩戒清单》《五包责任制》《嘎查村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保洁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户收、村集、镇处置”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对示范村的典型经验、群众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推动工作开展。充分利用微信群、大喇叭、入户宣传等多种载体开展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做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示范带头作用,32个嘎查村(社区)分别组织保洁员和党员组建农村环境整治队,每周对嘎查村主要干道、河湖沟道、林带等进行集中整治,划分环境卫生责任网格,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引导群众参与,聚力创造风清气正、和谐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城川镇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扎实推动城川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城川镇党委书记边杰说。(苏星星、孟子涵)
来源: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